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工作时间)
0731-84805365
扫码关注
2022年9月4日,为期一周的2022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项目、第三届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班、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年度培训——胎儿疾病多学科一体化诊治学习班在云端如约而至。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基地、上海市产前诊断技术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承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医师分会、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程蔚蔚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王彦林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拓楠科长担任秘书长。会议持续7天,特别邀请了产前诊断、出生缺陷防治、遗传咨询、新生儿疾病筛查、宫内治疗等百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前来授课,涵盖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包括孕前、孕期、产后的各级环节开展了相关的学术讨论,今日进入大会的第三日议程学术讲座——第三天。
李淑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PGT技术:
PGT技术,俗称第三代试管婴儿,是通过对配子(极体)或早期胚胎(卵裂球、囊胚)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移植无所检测遗传学异常的胚胎,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李淑元教授介绍了PGT的术语与分类、技术发展历史,以及各分类技术的适应证:PGT-A——女方高龄、反复自然流产、反复种植失败、严重的男性不育、其他:选择性单胚胎移植;PGT-SR——染色体疾病;PGT-M——单基因遗传病、易感基因的剔除,及HLA配型。着重介绍了PGT-M的临床指征:基因突变明确致病或致病基因连锁标记明确的家系。并分别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三类PGT技术的技术难点、临床指征,检测方案,以及报告解读等。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在一个平台内实现PGT-A、PGT-SR,和PGT-M的融合检测,为多元适应证的患者带来福音。
钱朝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胎儿常见神经系统发育异常MRI表现:
胎儿磁共振检查中,神经系统检查居第一位,结果可靠,风险最小,由于受母体影响小,对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切面精确,对超声的补充作用最为明显。常用扫描序列:T2 HASTE、T2 TrueFisp、T1W和DW1。通过结合颅脑发育的特征对正常胎儿颅脑磁共振图像进行系统介绍。对神经管缺陷:无脑畸形、露脑畸形、脑和/或脑膜膨出、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胼胝体发育不全(往往合并肾积水及其他畸形);脑出血;血栓形成;小头畸形;颅缝早闭;结节性硬化;脑回畸形;脊髓改变;颅内肿瘤;Galen静脉瘤;脉络膜囊肿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详细介绍。钱教授指出: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常常伴发其他的疾病。熟悉胎儿脑的生长发育及主要发育阶段的解剖有助于胎儿MRI解读。
陈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胎儿腹壁畸形:
陈萍教授由腹壁的胚胎发育切入,详细介绍了胎儿腹壁图像成像的组成和依据,以及腹壁异常的发生机制。通过对前腹壁正常超声的介绍,及对超声产前筛查指南进行解读,鉴别正常的生理性中肠疝、假性脐膨出,与异常的脐膨出或腹壁裂。强调了须动态观察腹壁的连续性,尤其是脐孔切面。须观察是否有包块及其内容物;包块是否有外膜、是否有皮肤覆盖、确认脐带插入点的位置,并详细地对脐带插入点的位置进行了介绍,此外,详细的胎儿全身结构检查也很必要。结合大量的超声影像学图像及胎儿大体图片详细介绍了脐膨出、腹壁裂、肢体-体壁综合征、羊膜束带综合征、CANTRELL五联征等疾病的概念、特征和预后。
沈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常见的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及围产期处理:
产前肾积水是最常见的泌尿道畸形,约占50%;较易被发现,产前检出率在1-2%。沈剑教授系统介绍了产前肾积水的特征表现、病因、诊断标准,并介绍了常见的合并畸形,提出产前肾积水患儿的管理方案,强调在此类胎儿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及提前出生立即行泌尿科手术是没有必要的。此外,在产前肾积水患儿的辅助检查中,沈教授提到出生后超声检查时机:对产前发现单侧的肾积水,要在生后72h后再做超声检查,以提高敏感性。并详细介绍了依据超声表现的肾积水分级,以及利尿肾图、MRU、VCUG的优势及适应征。并介绍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此外,沈教授也详细介绍了重复肾、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特征、胚胎学病因、流行病学、表现形式、临床表现和治疗。同时,也介绍了下尿路梗阻的特征和典型的影像学征象——钥匙孔征。沈教授最后介绍了常见的胎内干预:膀胱-羊膜腔分流、胎儿膀胱镜激光消融、胎儿膀胱镜尿道置管等。
李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PGT技术的临床应用:
李文教授详细介绍了三种PGT技术的不同适应征及优缺点。PGT-A——女方高龄、反复自然流产、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男方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非整倍体率随着卵子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非整倍体率>70%,因此,PGT-A是目前较为常用的PGT技术,但由于高弃植率、检测假阳性的生物学原因,泛化到所有IVF患者是不恰当的,需要严格掌握PGT-A适应症。PGT-SR技术适用于染色体平衡易位及染色体罗氏易位等染色体疾病,在临床应用时需结合胚胎FISH结果及胚胎Array CGH结果。PGT-A /SR的临床应用主要适用于其他染色体异常:例如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常见的染色体多态(如克氏综合征、超雌综合征、超雄体综合征)。李教授提到重要的PGT-M的临床指征:单基因遗传病、线粒体病、遗传易感性严重疾病,及HLA分型。强调单基因遗传病通过PGT-M进行阻断需满足三个前提:先证者表型与拟诊单基因遗传病诊断吻合;单基因遗传病的相关基因发生了致病突变/疑似致病突变;家系验证确认其家族中的遗传规律。同时强调了PGT技术的相对禁忌症:基因诊断或基因定位不明的遗传性疾病,非疾病性状的选择,及多基因遗传病。通过案例介绍详细讲解了国妇婴PGT技术的应用。PGT技术可以通过构建更全面、量化的平台进行潜能评估,并进行无创胚胎检测体系等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邬玲仟
中南大学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构建以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出生缺陷精准防控体系:
严重遗传病是严重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常致愚、致残、致死性,新生儿发病率>2.00%。直至2000年二代测序的广泛应用,测序技术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中成为较为成熟、核心的技术。从NIPT到NIPT Plus,目前已完成9万4千例的临床大队列,基于研究发现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MMS)的各检测效能。虽然目前已证实该技术结合超声可作为一线筛查方法,但仍不可替代产前诊断,严格把握产前筛查指征集完善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至关重要。在产前诊断中也成为染色体病的诊断核心技术,从非整倍体逐渐扩展到了pCNVs的染色体畸变诊断。基于我国一线产前诊断技术的现实需求,开发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CNV-seq。目前也通过多中心研究证实CNV-seq技术的临床适用性。ACNG权威发布了胎儿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指南,因此目前推荐产前超声异常可以完善的解决方案:CNV-seq+Trio-WES。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邬教授也在最后提到三代测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李东至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在遗传性疾病产前检测中的应用:
CffDNA用于胎儿遗传病的无创性检查,适用于染色体病(常见非整倍体、罕见三体、缺失/重复)或单基因病(常见常隐或常显)。因为后者刚起步,李教授着重探讨了染色体病的应用。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来自于胎盘游离DNA。结合病例分享介绍该检查假阴性的发生,胎盘核型正常,胎儿为18三体综合征。李东至教授在最后总结,NIPT(PLUS)会报道少见常染色体三体。当阳性预测值时,需注意胎儿低比例嵌合,产前咨询时需告知。产前诊断:以羊水穿刺为主,进行核型+CMA(+MLPA)检测。
张月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产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分子杂交技术,主要的设计原理是依据目标区域设计一段DNA探针(100-500kb),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再与特定靶序列进行杂交,清洗背景,荧光镜下读取。因此,FISH三要素:探针、待测标本和荧光显微镜。1993年起ACMG指南推荐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的非整倍体的检测,但因新技术的冲击,2000年起ACMG也未有更新。2006年我国纳入专家共识,主要是对所有具备侵入性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的胎儿进行检测,有助于尽早获得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对于检测手段诊断不明时,可采用FISH进行验证。即1.有有创产前诊断指征,想尽快获得常见非整倍体结果的;2.对其他方法进行验证。结合案例分享,张教授带来FISH检测在嵌合体的辅助诊断和标记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
沈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出生缺陷相关母体常见慢性疾病咨询:
母亲的多种疾病与出生缺陷有关,主要机制可能经由对胎儿有害的代谢物或抗体弥散穿过胎盘,从而对胎儿产生危害。沈婕教授主要分享了糖尿病合并妊娠、母亲高血压、母亲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甲亢、ITP、重症肌无力等)、代谢性疾病(PKU疾病)、母亲癫痫、母亲肥胖等常见慢性疾病带来胎儿的出生缺陷,及妊娠推荐药物等常见临床咨询内容。并在最后总结,需重视孕前糖尿病的筛查,孕前和孕早期监测血糖及HbA1c,及孕期胎儿结构筛查;慢性疾病患者孕期需充分评估妊娠风险几对胎儿可能造成的影响;熟悉少见母体合并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并且在出生后新生儿科需进行充分评估。
任芸芸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胎儿肾脏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遗传咨询:
肾脏超声需要了解双肾大小、回声、皮质髓质分界、有无囊性结构、肾盂宽度,膀胱是否存在、膀胱大小以及羊水量。产前肾功能的评估主要依靠超声,检查时间往往在大排畸的20-24周,但因该孕周肾脏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并不能提示所有结构异常。详细讲解肾脏检查切面、不同孕周正常肾脏的回声。如果正常肾区观察不到肾脏,可能是肾缺如、盆腔肾,或与对侧肾脏融合可能。并介绍多种肾病:包括常染色体阴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CKD)、ADPKD、梗阻性囊性发育不良肾、Meckel Gruber的临床特征、诊治预后及声像图特征性改变。总结如下,如果观察不到膀胱,无羊水,可考虑双肾发育不全;如肾脏正常回声合并羊水量减少,考虑严重FGR;如肾脏正常回声羊水量减少、下腹部肿块,可考虑膀胱外翻;如肾脏回声增加合并体积增大无羊水,可考虑ARPKD或遗传综合征;如肾脏回声增加体积增大羊水正常,可考虑ADPKD;如肾脏回声增加体积减小合并羊水减少,可考虑Potter IV。
陈颖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耳聋基因筛查、诊断及遗传咨询:
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3‰,全国每年新增耳聋患儿2-6万,如果及时干预可以回归主流社会,如果放任自流将十聋九哑。先天性耳聋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占60%,并不简单等同于遗传性耳聋。其中迟发性耳聋是指出生时听力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听力下降。GJB2基因p.V371突变是这类耳聋遗传易感性突变,如一旦突变,老年性聋将提前40年。目前已知有>140个耳聋基因,其中三大常见耳聋基因分别是:GJB2、SLC26A4、12S rRNA。我国成功实施了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4、2010版)、《新生儿疾病晒哈管理办法》(2008年)。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筛查率从2017年的78%至2022年的90%,而伤害聋哑学校数量也从24所下降至2所。但听力筛查在发现迟发性耳聋易感个体,及预警药物性耳聋易感个体仍存在不足之处,耳聋基因的筛查或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陈颖教授介绍了自2012年起部分地区对新生儿完成的基因筛查,仅仅药物性耳聋就可以挽回高额的经济损失。最后,陈教授详细分享了关于临床常见耳聋基因诊断策略,并综合听力影像基因联合诊断指导临床应用。
任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小儿行为测听:
常见测听可分为客观测听技术和主观测听技术,前者应用电生理ABR检测等仪器,反映神经通路的电活动能力,不能完全代表个体对声音的内在感觉能力,耗时比较长;而后者是一种心理物理测试方法,更能真实反映患儿的实际听力情况,适应于更多人群。成人往往采用纯音测听,而低龄儿童往往采用小儿行为测听获得测听数值:通过观察小儿表现出来的对声音产生反应的行为来判断小儿的听阈。行为观察测听(BOA)是指当刺激声出现的一定时间内,婴幼儿是否出现可察觉的具有时间锁相性的听觉行为改变,一般测试状态是浅睡和吃奶状态。4-6月龄发育健全的婴幼儿开始具有寻找声源的能力,可以对其进行视觉强化测听(VRA),即用视觉奖励来吸引婴幼儿在听到刺激声时转头寻找生源的测试。但需受试儿在很少支撑下可独立坐稳,并可控制自己头颈部活动。另有游戏测听(PA):让小儿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小儿对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但需要充分调动小儿的主观能动性。行为测听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对听力损失,并指导临床应用。例如助听器选配或人工听觉植入等。
郭茗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产前筛查质量保证支持服务(DQASS)——原理与实践:
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经济、简便和无创伤的检测方法,从正常孕妇人群中发现某些先天缺陷的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进一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常见的产前筛查标志物有超声标志物——NT,及血清学标志物——PAPP-A,PlGF、游离β-hCG 、AFP、uE3、抑制素A;这些筛查标志物的不同组合模式适用于不同孕周的筛查。虽然目前筛查进入了无创模式,但血清学筛查仍是孕早期和早中孕期联合筛查的重要指标,且涵盖了开放式神经管缺陷(ONTD)检查,费用相对低廉,技术成熟。规范的产前筛查系统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咨询、筛查申请;样本采集、储运;实验室检测;风险计算、评估;筛查报告;高风险召回产前诊断;妊娠结局系统评估。产筛数据标准的起源是在2005年英国科研机构NCS发现了一系列存在实验室的问题,英国国家筛查委员会设定标准,对所有参加NHS的孕妇提供产前筛查实验室必须向DQASS(Down‘s Quality Assurance Support Service)提供数据,重点是支持并改善,如果实验室经多次整改无效,该实验室将被关闭。该体系在2010-2013年帮助英国整体产筛检出率提高了15%,假阳性率降低了1%。而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也在2020年出台规范,以指导中国的产前筛查机构规范开展此技术。DQASS的意义在于产前筛查机构和管理机构均可动态、实时监管筛查质量;产前筛查机构可定期开展质量控制,以切实提高血清学筛查效率;产前筛查管理机构可组织专家定期对筛查机构的筛查效率、mMoM值波动情况、mMoM值异常后处理及效果等内容进行督导。
王秀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
不完全外显的遗传病:机制与进展:
显性等位基因不能完全遮盖隐性等位基因的作用,杂合子中显性性状不能完全遮盖隐性性状,或显性基因不能完全遮盖隐性基因的作用,杂合个体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称之为不全外显。外显率是指在一个群体中,具有特定致病基因型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关疾病症状的比例或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率。不完全外显就是某些具有合适基因型的个体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基因的外显率降低。正是因为这种“病因难圆,外显不全”的特征使得不完全外显给遗传科的临床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关于外显率的测定,目前已知公开的大型生物样本库可以检索获得每个样本的外显子组序列和身体健康资料,从而能够得出基于人群的外显率。由于不完全外显导致很多基因变异具有不确定的临床意义,需要参照不同遗传变异数据库,如ClinVar、VEP、OMIM等,对不同基因、不同变异的致病性全面客观甄别。最后王教授强调,临床与遗传分析团队应该双向奔赴,并从MODY、CHH、心脏离子通道病等案例入手详细讲解了对于不完全外显遗传变异个体临床的精准治疗。
文章来源:心觉医学会议平台